新书上架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五星好书
   
  • 大有名精选:...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绘本赏析资料库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绘本赏析资料库
《森林大熊》赏析
作者:皮克布克 发布时间:2014-04-26 10:44:55
分享到:

 

 

 

    哦,一个多美的雪夜啊,美得都有些残酷了。雪早就停了,暗蓝色的天幕上挂着一牙弯月,还有星星点点。熊不见了,有两行熊的足迹延伸向那个洞口,熊坐过的地方散落着一些什么……

    一个那般令人扼腕悲凉的故事戛然而止。熊是死是活,全凭读者去猜测了。关于这只森林大熊的命运,说法有分歧,一种是说它在困惑中冻死了,因为雪地上看得见它的一部分尸体。还有一种说法可能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比较乐观,说是熊最终还是在回归自然本能的召唤下醒了过来,进到洞里去冬眠了,作者留下了一个光明的尾巴。

    不管是死是活,熊的命运都是一幕让人发指的悲剧。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心灵都被这幕悲剧震撼了!

    当那只熊从冬眠中醒过来时,还不知道等待着它的是一场噩梦,它不但在一个冬天就丧失了家园,而且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我是谁?”“我忘记了什么?”春去冬来,当无家可归的熊像流浪汉似的用树枝挑着一个包袱,又一次本能地走进森林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来冬眠的了。它半卧在那里,身上落满白雪,都快要冻成一座冰雕了,还在呆呆地对天发问:“我是来干什么来了呢?”这当然是一个现代寓言,作者是借熊之口,在批判我们人类。熊是无辜的,是谁把它摧残成这个样子呢?是谁夺走了它的家园,又是谁剥夺了它生存的权利呢?元凶正是我们人类自己。其实,那头可怜的熊当然不是熊了,不过是工业时代人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种所谓的现代文明的压迫下,人才会迷失自我,扭曲天性,最终自掘坟墓葬送了自己。

    与约克·史坦纳合作也好,还是自写自画也好,约克·米勒的作品总是充满了这种批判的精神。他的那部让他名声大噪的处女作《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以及可以称之为《森林大熊》姐妹篇的《再见,小兔子》,都是涉及环保议题的醒世之作,不过他本人却表示自己无意宣扬“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因为他“既非道德家也不是说谎者”,他只是想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并且借此引导读者思索自己的生活环境。

    不得不承认,约克·米勒那种写实的绘画风格,更让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拥有了一种强烈的现实感。这位出身于瑞士的绘画大师,自从第一本书开始,从未放弃过这种类似照片、立体感极强的写实画风。约瑟妮·塞特琳曾经为瑞士IBBY撰写过一篇研究他作品的论文,精准地阐述了其作品的特质:“约克.米勒的作品远比单纯的写实画作更丰富……在他作品中的每一样东西都表现得栩栩如生,而读者们也可以感受到他画作中层次丰富的想象空间。”

    有人还授予了约克·米勒一个漂亮的头衔:“擅用镜头的图画书导演”。是的,这也是他图画书最显著的一个特征。看他的作品,如同看一场电影,推拉摇移,镜头被他切割得既娴熟又流畅。一头棕色的大熊高傲地站在秋天的悬崖上,眺望着南飞的大雁……这是这本《森林大熊》开场的第1个画面,是一个气势磅礴的全景。接下来,画面被缩成了四格,除了熊搂着肚皮憨态可掬地躺在洞里冬眠的一幅外,镜头基本上是原地不动,分别是熊钻洞、人类砍树、洞上面盖起了工厂。一个全景加上四个中景,就把还一无所知的熊推上了悲剧的中心,让人不免担心起熊的命运来了。

    漫画格,也是约克·米勒偏爱的手法之一。熊从冬眠中醒来的那一段,他把一页分隔成六个同等大小的画面,分别表现了熊沉睡、翻身、睁开眼、打哈欠、爬起来及又躺下伸懒腰的几个动作,让画面产生了一种连续的动感。后面熊在工厂打瞌睡被开除的情节,他也使用了同样的六个漫画格。

为了凸显森林大熊的可悲的境遇,约克·米勒还先后两次画了它远眺南飞大雁的场面。第一次,熊处于画面的正中央,昂首挺胸,那时它还是这片森林的主人。第二次,画面几乎被压缩到了三分之一,窄窄的一长条,熊也被挪到了画面的一角,只剩下半个身子,与大雁之间还多了一道铁丝网。前后一对比,将熊丧失家园的那种沮丧的心情全都传递出来了。还有,他故意把人类的工厂画得像彩色设计图纸一样,僵硬规则,没有生命,而开头与结尾的两片森林却画得生机盎然,这也是一种对比。

《森林大熊》,实在是一本难得的探讨人与自然、自然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与人的不朽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