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五星好书
   
  • 大有名精选:...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专家谈绘本资料库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谈绘本资料库
朱自强:梦想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作者:皮克布克 发布时间:2018-06-05 09:26:46
分享到:



摘要:《宝藏》从前有一个叫艾萨克的人,过着非常贫穷的生活,天天饿着肚子睡觉。夜里,他不断地做着一个梦,梦里有个声音对他说:“去首都吧,去皇宫旁的桥下面寻找宝藏吧。”于是,他开始了艰难的寻宝旅程。穿越森林、翻过高山,他几乎是倚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终于抵达了皇宫,却发现宝藏,原来一直就在自己身边。故事的发展出人意料,结局充满光明,意蕴深远。

 

每次阅读乌利•舒利瓦茨创作的图画书,我几乎都会想到他的图画书理念。他在论著《用图画写作:如何创作儿童图画书》中说:“一本真正的图画书,主要或全部用图画讲故事。在需要文字的场合,文字只起辅助作用。只有当图画无法表现出时,才需要用文字来讲述。”在舒利瓦茨的图画书观念中,与“只起辅助作用”的文字相比,图画显然处于更高的地位。他的《黎明》、《下雪了》这样的图画书,的确令人信服地印证着作家自己的图画书理念。阅读舒利瓦茨的图画书《宝藏》,我的耳边又响起了他的上述话语。不过,这一次有些意外,《宝藏》似乎并不是“主要或全部用图画讲故事。在需要文字的场合文字只起辅助作用”的图画书。如果做一个实验,不去看一眼《宝藏》的绘画,只读它的文字,读者不仅依然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会相当满足。可是反过来,如果不去看文字,只读绘画,读者却难以得到一个事件完整的、意思明晰的故事。很明显,《宝藏》的文图关系,不符合舒利瓦茨为“真正的图画书”制定的标准。

 


那么,《宝藏》不是一本“真正的图画书”吗?于是,我又想起了台湾信谊基金会执行长张杏如在一次讲演中说过的一名话:“图画书没有是不是之说,只有好不好之分。”我想撇开舒利瓦茨的“真正的图画书”这一概念,拿着张杏如“好不好”这一尺度,检验一下《宝藏》。

 


如果与《黎明》作一比较,会一眼看出《宝藏》的艺术特色。据说是从中国古典诗歌中获取的灵感的《黎明》不以故事见长,而以意境取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舒利瓦茨用色彩和光线,表现出了与柳宗元的诗歌极为相似的意境。《宝藏》则刚好与《黎明》相反,它不醉心于意境的描绘,而着力于故事的打造。图画书区别于文字书的重要一点,是它的少字化倾向。这就要求图画书的故事文字要精练,意味须隽永。《宝藏》就有一个经过浓缩、锻打的精炼故事,最后,其隽永的意味化作了艾萨克挂在一角的那句格言:“有时候,人必须远行才能发现近在咫尺的东西。”《宝藏》的故事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艾萨克做梦做了三次;去京城时,在三种路上跋涉;回家时,依然重复描绘这三种路。这种反复和规律性,营造出了故事内在的节奏感,而绘画则顺应了这种节奏感。

 


《宝藏》是一个追逐梦想的故事。艾萨克因为相信梦想的真实性,才出门去“远行”。卫兵队长因为不相信梦想可以实现,所以永远都固守在皇宫旁的桥上。虽然宝藏就“近在咫尺”,但是,艾萨克若不苦苦追寻,宝藏就永远都“远在天涯”。故事中的这一人生的哲理,正是《宝藏》吸引读者心神的闪亮之处。尽管这是一本绘画“只起辅助作用”的图画书,但是,重视“用图画讲故事”的舒利瓦茨依然在用绘画将读者引向故事的意义指向。比如,封面画上,已经上路的艾萨克正回头望着读者(书中艾萨克曾多次回头望着读者,似乎有话要说),仿佛在召唤我们一起上路,去追寻梦想。说到这里,再裁断不是“主要或全部用图画讲故事”的《宝藏》是不是“真正的图画书”已经没有了意义。打动读者,引发共鸣的《宝藏》,无疑是一本“好”的图画书,这就足够了。

 

【编者按】生活中我们必须要感谢那些曾经嘲笑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比如那个卫兵队长;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前行的力量,比如曾经给艾萨克搭车的陌生人;感谢曾经的梦想,让我们的人生多了更多的可能,比如艾萨克找到了宝藏。希望孩子们都能坚持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