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五星好书
   
  • 大有名精选:...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专家谈绘本资料库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谈绘本资料库
迟雁:培育童心中“大爱”的萌芽
作者:皮克布克 发布时间:2017-10-10 09:42:23
分享到:



摘要: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越战纪念墙,上面刻着五万八千个士兵的名字,他们都是在越战中牺牲或失踪的。小男孩和爸爸从很远的地方到这里来,花了很长的时间在墙上寻找爷爷的名字,然后在一张纸上,用铅笔把名字拓下来,郑重地带回家。

 

这是一本让人动容的书,

这是一本让人感悟的书,

这是一本可以让孩子、大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受益的书。

从启迪教育意义上说,它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也许会超过某些蔚为大观的鸿篇巨制 --- 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尊重生命、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乃人间之“大爱”,这本书能够培育一代又一代孩子童心中“大爱”的萌芽。



尊重生命、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人类经历了无数苦难、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获得的共识。当今我们的孩子,不知道战争为何物,甚至因为崇拜《奥特曼》、《机器人》等动漫角色的无限能量而有些向往战争、崇拜武器。无需多言,我们都知道,从小培养孩子的反战观念有多么重要。但是,让和平年代泡在蜜罐中的孩子了解战争的实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战争离他们的生活太过遥远,战争造成的苦难他们难以理解。《爷爷的墙》让我们的难题迎刃而解 --- 美国著名作家伊夫·邦廷非常巧妙地从孩子可以理解的、贴近他们生活的角度入手,让他们认识了战争的残酷性。



本书的叙事地点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越战纪念碑”,书中描述的情景,是在纪念碑前发生过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发生着的真情实景 --- 自从1982年建成以来,越南战争纪念碑就成为美国人寄托永久悲痛和哀思的地方。碑墙下有许多人们敬献的花束,不时见到亡者的亲属们来此拓印亲人的名字。每天,都会有人在自己的亲人或原来战友的名字前面留下供品,留下信件,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短剧。伊夫·邦廷用孩子的视角和语言来观察和表达这些情景,既容易得到小读者的理解和认同,也因表现了天真又脆弱的童心所受到的无辜伤害而让大读者动容。“我爷爷的墙” --- 只有孩子才会以这样的语言来表述越战纪念碑,作者用看似浅显直白的“孩子话”开头,把我们引入了严肃深刻的主题:爷爷在一场战争中死了,那面墙上有很多战死者的名字,爷爷的名字就在其中。接下来整个事件的叙述过程,都是以孩子的视角观察、注意到的,多是常为大人忽略的小细节 --- 他一开始并没有真正关注、重视、理解那面墙以及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意味着什么,只是看到那墙“黑黑亮亮的像镜子”,照出了自己和爸爸以及他们身后的寂寥景色。渐渐地,随着所见所闻,孩子幼小的心灵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和残酷 --- 坐在轮椅上盯着墙上名字看的老兵,残缺的肢体令他心悸;一对跟他爷爷奶奶年龄相仿的老奶奶老爷爷,在他身边相拥哭泣的声音让他难过;垂头丧气的玫瑰花、小旗子、旧玩具熊、几封信 --- 墙角下各种各样的东西使他产生疑问;爸爸在太多的名字中终于找到爷爷的名字,反复抚摸爷爷的名字、轻轻拓印爷爷的名字,爸爸有点含糊的声音和神情肃穆的举动让孩子逐渐体会出他内心的痛苦……看着别的孩子跟爷爷一起去河边玩儿,听到带着学生来参观的老师的讲解,孩子的神情有了变化……上述过程,作者都是客观描述,但画面气氛的渲染,人物表情的刻画,让读者很容易体会孩子的内心受到了怎样的触动,稚嫩的小心灵经历了怎样让人心疼的感悟路程 --- 他越来越清晰地理解了弥漫在黑墙周围浓郁的沉痛和哀伤,他说:“这里让人好伤心”。当爸爸安慰他说爷爷很了不起,爷爷的名字能够刻在墙上是件光荣的事情时,孩子的回答却是“我也是这么觉得……但是我更希望爷爷可以在我身边,带我去河边玩儿……我更希望他就在我身边。”故事写到这里就结束了,父亲拉着孩子的手迎着阳光走去。



全书没有对那场战争的任何评价,没有言辞激烈的控诉,贯穿始终的是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调始终平实、沉静;但作品营造的气氛感染力极强,故事的张力十足,表达出的情感内敛却深厚。例如,书中没有直接描述爸爸,而是通过孩子的观察感悟来表达一个从小失去父亲的男人长久而深痛的悲伤:“爸爸在名字之间一直找一直找”……找到之后告诉孩子时“爸爸的声音有点含糊”……“爸爸在爷爷的名字上擦了又擦,好像想把它擦掉似的,也许他只是想记住这名字摸起来的感觉”……爸爸轻轻地用铅笔拓印着爷爷的名字……“爸爸低着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爸爸一直站在那里低着头,我紧紧地靠在他身边”……读着这样的字句,我们跟那孩子一样感到“好伤心”,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忍不住对书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每一幅画面产生联想 --- 那又高又长的黑墙上,那满满的名字,是多少对父母失去儿子、多少个孩子失去爸爸、爷爷?有多少人终生残疾?而伤亡更加惨重的越南又有多少个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战争实在是太残酷太可怕了!这个故事不仅能够教育孩子,也让每一个成人对战争与和平的要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也是一个让人觉悟的故事。作者在书的结尾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我们有理由相信,书中那个身穿红衣的男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反对战争。我们有理由相信,读过这本书的孩子和大人,会高举维护和平的旗帜,让生活的画面有更多亮丽的、充满希望的色彩。



本书作者伊夫·邦廷的确是写故事的高手,她之所以能用朴实无华的词语和平静的语气铺陈出令人动容的故事,是因为其作品字里行间充满人性的关怀,充满理性的光辉;而原本严肃沉重的战争话题,她切入并展示得恰到好处,既让大小读者引起深深的共鸣,认识到战争的可怕,也不让人觉得太过悲情,还能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中找到希望,感受到温暖。她从孩子的视角组织素材,用符合孩子的心理活动方式表达思想,所以她的作品深受大小读者的喜爱,她的作品极适合亲子共读

 

【编者按】这本书让小孩与大人一起缅怀在战争中阵亡的亲人,从中体验战争对生命所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并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