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五星好书
   
  • 大有名精选:...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专家谈绘本资料库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谈绘本资料库
刘清彦:看见失去,才懂得珍惜
作者:皮克布克 发布时间:2017-01-03 19:53:36
分享到:



摘要:女孩艾莉丝好爱农场上那棵靠近马路的老橡树。但是春天里的某一天,那棵树的叶子渐渐变黄掉落……,大家努力救它,树还是渐渐枯死了。

 

艾莉丝以为老橡树会一直在那里,就像天空和草原,就像爸爸和妈妈一样。最后,树似乎放弃了,艾莉丝也是,直到她想起一样东西,一件事,才让她重新燃起希望。如果她没有办法救那棵树,这或许也是她能做的事。

 


每个生命都有其价值,我想不会有人反对这句话。但是,如果将不同物种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摆在同一个天平上,孰轻孰重呢?

创世之初,上帝按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并且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参阅《圣经·创世纪》第一章二十八节)我觉得“管理”这两个字很有学问,不是自以为是的强取占有,也不是漫不经心置之不理;就像杰出的企业经理人,对自己管理的公司和人了如指掌,善用智慧控管和引导,使整个企业能永续经营和发展。我想,当初上帝要人管理世界的意思应该也是如此吧。可是长久以来,人类自以为主宰地恣意滥用这项上帝赋予的管理权力,并且无限制扩张,利用大自然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使地球上每年有一万五千至三万个物种灭绝。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上帝兴师问罪起来,我们该怎么交出这笔不堪入目的烂账?

 


这本书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呢?作者伊夫·邦廷说有一回她和先生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有篇附图片的报道紧紧攫住她的目光:德州一棵四百多岁的老橡树中毒枯死,报纸上两张醒目的照片, 将这棵老橡树中毒前后的迥异样貌清楚对应排列。邦廷说:”我感到极大的震撼,没想到一棵存活了四百多年的树,就这么死了。”于是,她经过一段时间将报道沉淀后,细细琢磨出这个动人的故事,把她内心的震撼感受带给每个翻开这本书的大人和小孩。

 


的确,我在许多场合分享过这个故事,说故事的时候气氛总是低沉凝滞, 很多人看完后都觉得心头被重重一击。这本书最大的震撼力在于,作者绘者一起带着我们凝视一个生命结束的过程和样貌。“死亡”向来是邦廷喜欢着墨并且深深关切的主题,她认为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习面对生命中的挫折和困境,死亡更是不能避之不谈的事,因为“这就是人生”。她的许多故事以死亡为主轴,出发点或背景,帮助小朋友从死亡中看见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得到活下午的勇气、力量和希望。因此,她在书写这类主题的故事时,总是刻意将死亡令小孩恐惧的那一面隐藏起来,着重于刻画角色面对死亡情境时的情绪与情感,以及他们如何从悲伤中寻觅出路的经过。只有在这本书里,她毫不隐讳地直接让小孩清清楚楚注视生命死去的过程和模样。

 


邦廷这么做当然有特别的用意。“看见失去,才懂得珍惜。”她说。于是,她和配图插画的老搭档希姆勒携手,用平实沉静的文字和极具情感渲染力的水彩画,带领孩子走进故事场景,在老橡树从枝叶茂盛到枯萎凋零的过程中,让孩子也细细感受故事角色心中的不舍与悲伤,借由一棵树的死,使我们对自己和不同物种的生命价值有新的思考和认知。

 


邦廷在故事中沉痛直言“我们绝不是有意要残害世界上美丽的生命,但我们就是这么做了”,提醒我们留心自己不经意间可能对其他生命带来伤害的行为;为我们重新燃起希望,更鼓励我们付出力量和智慧,善尽管理之职,学习尊重不同物种的生命,与所有生命个体平等和谐地共存,如同生物学家亨利·贝斯顿半世纪前提出的恳切呼吁:“不论你为自己定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都该知道,唯有与自然界呼应的人生态度才是最恰当的......千万别辱没地球,免得使人性蒙羞。”

 

【编者按】叙事的绘本,述说着淡然哀伤的故事,是作者对现代开掘者表示的无声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