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五星好书
   
  • 大有名精选:...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专家谈绘本资料库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谈绘本资料库
萧袤:不仅仅好看......
作者:皮克布克 发布时间:2016-12-23 21:05:22
分享到:



摘要:小兔子万娅自己出门玩,美丽的景致让他忘了该留意回家的路,结果万娅迷路了!在寻找回家的路上,他不得不与狐、狼、熊等野兽同行。但是万娅冷静面对,终于能逃脱危险平安到家。让孩子经由阅读充满张力的动物故事,独立思索面对危机时的应对与心态。

 


《万娅和野兽》实际上就是小兔子万娅历险记。

给幼儿看的图画书要不要好看? 当然要!故事好看,才会吸引幼儿看下去,甚至要求一遍一遍地看,没完没了。

不用说,《万娅和野兽》很好看。构成好看的因素,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适度的紧张感。故事一开始, 小兔子万娅就迷路了,接着遇到一个比一个更可怕的、想吃掉他的动物……可以说,这种紧张感贯穿了整个故事。

 


“紧张感”之前为什么要冠以“适度”二字呢?因为过度的紧张感就是恐怖了。我以为,幼儿不太适宜看恐怖故事。太恐怖了,会把幼儿吓坏,造成心理阴影,不利于成长。但我说的“适度的紧张感”却是必要的,也是构成故好看的因素之一。

 

二、曲折的情节。可别小看这篇短短的童话故事,它具有好故事所要求的全部要素,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故事一开始就很抓人,随着情节的展开,小读者会感觉到越来越紧张,悬念一个接一个,情况越来越复杂,最后达到高潮,之后又出现插曲……直到故亊结束才可以长长地松一口气,获得一种安全感、满足感。需要留心的是14页的文字和15页的画面:狐狸伏下身子躲避农场的看家狗波波,结果波波不在。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伏笔。有了这个伏笔,这个小小的故事才更显波澜。二、人物个个有性格。迷路的万娅没想到一问路就碰到狐狸,接着是狼、大熊,最后是一群强盗。这些“粉墨登场”的角色,每一个都很有性格:狐狸的狡猾、狼的凶狠、大熊的傻气、强盗们的蛮不讲理......尤其是主角万娅,简直太有性格了:贪玩、好奇、镇定、勇气、聪明、机智、洒脱……人物有性格,故事才真的好看。就连那个最后出场的爸爸也极富个性:他“跳了出来”,说了一大段话:“万娅,你终于回来啦!我们一直在担心你!出什么事了吗?”爸爸的担心是很自然的,但是,这个爸爸其实也蛮想的开的,万娅那么长时间没回家,而他并没有急着去寻找,只不过在家里很有耐心地等,这个爸爸其实很舍得放手呢!这个爸爸其实很相信自己的儿子呢!而万娅的洒脱,在最后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刻画:“万娅耸了耸肩,抖了抖耳朵。‘没有呀,’他说‘我只是四处走了走。’”可以说,经历过这么多危险的万娅差不多已经长大了(以心智成熟为标志):他是多么从容淡定呀!

 


如果仅仅是好看,那还算不上一个好故事。真正绝妙的作品,除了好看, 还会给读者带来多方面的思考和感受。《万娅和野兽》就是这样绝妙的作品。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故事看成是人生的预演。看过这个故事的小读者就会明白:人生并非处处是鲜花和笑脸,也有荆棘和陷阱。危险无处不在,就看你如何面对,如何化险为夷。现在的家长们是很不放心自家的孩子一个人出远门的,更舍不得让孩子一个人面对整个世界,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每次出门,都要反复告诫:千万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迷路了,要注意安全,要学会保护自己等等。再多的告诫也不如让孩子亲身体验一次。而《万娅和野兽》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人生的预演,找到角色认同感的小读者,当然很容易把自己当成万娅,在预演的人生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个好故事胜过无数苍白的说教。除此之外,我认为这本优秀的图画

书,还是一个情商教育的好教材。所谓“情商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跟人相处。故事中,最能体现万娅机智的地方,就在这里。

 


万娅需要面对和短晳相处的人,是非常极端化的恶人、坏人甚至强盗,这就更需要智慧了。万娅在面临危险时, 很快发现这些敌人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这种关系极富张力,也值得揣摩。他们虽然性格不同,面目各异,但贪婪与自私却是共同的。找到他们的弱点就找到了出奇制胜的法宝。所以万娅想出了 “到底谁能吃到我”这样的好主意,还一本正经地像做游戏一样,大声地数着一二三。结果可想而知,万娅得以逃脱。

我们有理由相信,长大后的万娅,在毕竟还是好人多的世界里,一定能生活得游刃有余。看过这个故事的小朋友,一定也能从中学到点儿什么。


【编者按】这本书以独特的图绘风格、充满童趣的笔触及丰富的色彩,能深入孩子的内心,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