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上架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五星好书
   
  • 大有名精选:...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专家谈绘本资料库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谈绘本资料库
阿甲:用怎样的视角来看中国味道的图画书
作者:皮克布克 发布时间:2014-09-12 16:04:19
分享到:

       

        图画书是源于西方的东西,现在能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图画书的理论书自然也是西方的。连日本人也宁愿把自己看作更接近于西方。

        那么中国味道的图画书到底应该用怎样的视角来看呢?

        特别感性的东西,也是特别个性的东西,需要有长期的积累,厚厚的积淀。那么,如何与儿童相通达呢?

        顺便说说《黎明》。说这本书的时候,我们是要唱《渔歌调》的,毕竟创意是从那里来的。但是我总觉得《黎明》中的爷孙与诗歌中的渔翁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黎明》中的爷孙虽然身在山水之中,但更像是观察者和参与者,至少我们是跟着画家精心设计的镜头在“看”黎明;但在柳宗元的诗歌中,诗人其实就是渔翁,他与山水世界融为一体,“欸乃一声山水绿”,那不是风景,而是他内心的情感,所理解的人生境界。为了说得更明白些,他还特意补了两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似乎有点露骨了,在苏东坡看来甚至有些多余。但是《黎明》的画家,竟然要让这景色无比清晰地展露在读者眼前,更是没有了余地,好像我们是真来看风景似的。毕竟还是个西方人。

        儿童的图画书,主要是文学与艺术的合奏。前者说是故事,后者说的是画——这是我目前的理解,很显然这个理解也是来自西方图画书的概念,松居直的论断。

         儿童读图画书的乐趣,首先是来自故事的。判断故事的好坏,中西方的道理应该是比较容易相通的,在民间故事领域大家有许多相通的(甚至有姻联的关系)。

         但在画的问题上,的确是中西方迥异的。

         那些特别受孩子喜爱的西方图画书,多少是有些投巧的,特别是那些精心布置的细节,带给孩子们无穷的发现乐趣。而人物的形象,且不提“像与不像”这种粗简的标准,至少是极贴近(或可说“迎合”儿童心理的)。至于构图、色彩、线条等等视觉符号也有一大堆西方理论的支撑,务求让孩子在体验身外世界时,能有无尽沟通的可能性。或者说,交互性很好。

         但传统的中国画,似乎完全无意于取悦孩子。比如以简为美,空白的运用,实相的简约而重意境的深厚高远。这对于传统文化熏陶相当薄弱的大人,往往已经“难以招架”。那么,对于孩子,是否能产生内在的吸引力呢?

         对此,我确实感到相当的困惑,因为我自己面对着一些古代名画时也自感过于浅陋,不敢附庸也不敢贸然拒绝。

我们是不是还有机会,把那些东西重新续上?是否还有机会创造出属于今天、明天生活的更有生命力的东西呢?

         大人和孩子的合作

         我认为大人与孩子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借助孩子们的帮助,否则至少是没有了动力。

        孩子直接的感受能力,创造力,奇思妙想的能力,对细节的洞察力,常常优于普通的大人;但在纪律性、严谨性、方向性,生活阅历,责任感等方面大人一般会优于孩子。双方如果能合作起来,当是上佳之选。

所以我有时候虽然明知“孩子不需要”,也是要来求助于孩子的。

        美,是一种很纯粹很自然的东西。其实我的意思很简单:关注和重新发掘中国所特有的美,能让孩子接受和欣赏的美,这件事情肯定是大人的责任;但是非常需要孩子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