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读年龄
- 主题绘本
- 大奖绘本
- 大师绘本
-
出版社
全部 | 明天出版社| 新蕾出版社| 蒲公英绘本馆| 海豚绘本花园| 湖北少儿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信谊| 启发精选童书| 外研出版社| 蒲蒲兰绘本馆| 贵州人民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连环画出版社| 外文原版出版社| 东方娃娃| 和英童书| 江苏少儿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Random House|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南海出版社| HarperCollins|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爱心树绘本馆| 海豚传媒|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新东方图书| 海燕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希望出版社| 童趣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乐乐趣| 童立方| 文化发展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其它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语言
- 系列绘本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阅读场所,而在陪伴孩子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阅读的交流核心在于感受和思考,真正的阅读是由两种声音交织的,作者的叙述和读者的感触。因此,家长们应该进入到一种“我在读”的状态中,作为阅读主体和阅读对象进行碰撞,在阅读中以自身的思考,带动孩子的思考,起到家长的引导作用。
儿童文学的大门始终向所有的孩子敞开,每一部作品都充满魔力,书架上的每一本都仿佛有着自己的光芒,它就像一个王国,吸引着孩子打开它。
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萌芽阶段。与其对孩子说一千遍“大道理”,不如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孩子一起探讨爱、自由、成长、宽容、信念,甚至死亡等一些更为深刻的命题。
阅读那些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期,为孩子树立人生榜样的书,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呈现出来,直指人性的善与美,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力量。
孩子都是希望被关注到的,然后被重视的,不希望自己被边缘化,折射到不同的阅读上,对自己的内心是一种看见。那父母如何在书中看见孩子呢?用《那一年,叶子没有落下来》举例,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也是我们对家庭成员关系的解读。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他的情感是真实发生的。《那一年,叶子没有落下来》中Lina的标签是逆反、任性、性格叛逆,在拥有可选择的权利后,反而克服胆怯,直面自己的内心。
生活是一本更大的书。我们在阅读中感受生活细节,同时也无法割裂生活。比如:《矢车菊街的小王子》中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爱德华,带给莫莫的奇妙的“阅读仪式感”,莫莫和爱德华的忘年交,以及莫莫丰富的内心独白。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生活方式、阅读的乐趣以及很多生活的点滴。
再比如《小猫凯蒂和她的四条命》:作者以一只猫的口吻,讲述了凯蒂从懵懂的小毛球逐渐长成善良、坚强、独立的猫妈妈的经历,正契合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行文中32首俏皮隽永的小诗,配上清新明丽的小画,将哲理融入童趣,让孩子在国际童书大师的创作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奔赴鼠登堡》中鼠爸家庭感里的形象还蛮值得家长深思的:一位在家庭中权威的父亲,孩子是否会喜欢,和生活中的爸爸形象,有什么区别?毕竟在传统的儿童文学里孤儿形象居多,父爱也总是如山或者如山崩地裂的。
孩子在上小学之后,对于独立空间的追求,愈发强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阅读偏爱,尤其是中低年级孩子。不妨试着给孩子提供较为宽松的阅读氛围,尊重孩子阅读偏好,适度引导,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比如:《毕业那年海边的暑假》当孩子身处异地,只身一人时,成长飞速,家长更能感受到孩子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