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80817476  QQ群:12306068电话:13605277437 87197737 微信:13605277437

新书上架
   
  • 汽车里面有什么
  • 等待
  • 最爱巧克力
  • 蜂蜜做好啦
  • 大豆!变身!
  • 大米哪里来
五星好书
   
  • 私家书屋推荐...
  • 私家书屋推荐...
  • 大有名精选:...
  • 大有名精选:...
  • 大有名精选:...
  • 大有名精选:...
本站动态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站动态
陈鲁:关于莎莎的三个故事——《莎莎的月光》
作者:皮克布克 发布时间:2016-08-02 16:47
分享到:



     摘要:小女孩莎莎喜欢编造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她一直不明白“月光”和“真实”有什么区别。在莎莎编织的“月光”中,有威风凛凛的大狮子,有可爱的袋鼠宝宝,有美人鱼妈妈,还有龙拉的战车……可是有一天,当朋友托马斯因为去寻找根本不存在的袋鼠宝宝而遭遇危险时,莎莎终于领悟了“月光”与“真实”的区别。


         一本普通的书,读完以后,就像流星一样在心中一闪而过,再也不会出现。而一本好书,却会像太阳和月亮那样永远伴随着你,有时给你喷发的热量,有时给你温柔的抚慰,提供无限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莎莎的月光就是这样一本好书。读完之后,在被它如影随形追踪的数天里,三个故事先后从我的脑海中凸显出了形状。每一个都非常棒。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成长的故事。

书里的第一段就点明:“莎莎有个坏毛病,就是老爱说谎。”小女孩莎莎擅长编造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美人鱼妈妈、凶猛的狮子、袋鼠宝宝、会说话的黑猫和龙拉的战车等等。莎莎的爸爸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担心莎莎总是说假话,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惹来麻烦。有一天,“麻烦”真的来了……

 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原因大体有三种:一是为了逃脱惩罚,二是为了让自身得到关注,三是因为过分沉浸于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书中的小女孩莎莎应该属于最后一种(或许也包含了第二种)。这种情况下孩子能不能撒“谎”,这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个纠结的问题。是什么“谎”都不能撒,还是有些能撒?那又是什么样的“谎”可以说出来,什么样的不可以说?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个标准因家庭和文化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美国家长和专家都较容忍甚至鼓励孩子和大人分享他们想象的世界。一个四岁的美国独生女曾连续数月想象出自己有无数的姐妹,天天在家和她玩这玩那。女孩的妈妈也会每天向她打听那些“姐妹们”的动向。

 但是,不管纯粹的撒谎还是充满创造性的想象,社会的接受是有底线的,那就是不能对别人造成伤害。所以,当莎莎的谎言使男孩托马斯被困于危险的大青礁时,她就超越了这个底线,需要被纠正了。

        对于如何处理孩子的说谎问题,莎莎爸爸的做法特别值得家长借鉴。他虽然是个辛苦打渔的单亲父亲, 但他关注莎莎的言行,了解她的性格,包括说假话的行为。他的方式也恰到好处:他不是每天在莎莎耳边唠叨告诫,只是在离家一整天前严肃叮嘱莎莎不要说假话惹麻烦。当他躲避暴风雨回到家里,一听说托马斯和班遇到了大麻烦时,不浪费时间刨根问底,而是二话不说去救人。之后,在追问事情的前因后果时耐心倾听,得知详细经过后不是气急败坏、横加指责,而是给孩子一定的指引后让她自己去想,去感受后悔、迷茫和痛苦的心情。他理智、耐心,教育孩子时是非标准明确,但同时又相信孩子的思考力。因此,当故事的最后莎莎去找托马斯道歉时,她是真正想通了,而不是惧于爸爸的威吓,或是出于其他原因。

        这才是孩子真正的成长

 


当我开始从莎莎的视角来理解她的行为时,第二个故事渐渐浮出水面,那是关于孤独和想象力的故事。

莎莎的妈妈死了,爸爸是个渔夫,常常外出很久去捕鱼,身边也没有亲戚关心照顾,只有一只懒洋洋的老猫和她做伴。她家的经济条件也不富裕,住在海边的小渔村里,窗子上有裂缝,门前铺着一块破旧的地毯,年幼的莎莎要自己整理床铺、扫地、洗碗。这样的年纪,原本应该备受关爱、充满活力的,可是莎莎却过着一种那么孤独、艰难的生活!

幸运的是,莎莎懂得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完善生活。想象力是一种极其可贵的生命能量,它能疏解自身情绪,促成新事物、新想法的诞生,是值得小心翼翼呵护的。莎莎也正是以她的想象来释放生命的活力,丰富了自己孤独的生活。

试想,百兽之王的狮子是多么凶猛,有它在身边还怕什么?袋鼠宝宝是多么稚嫩可爱,让人看一眼心都快乐地溶化了。妈妈何曾死去?她是美丽温柔的美人鱼,天天伴随在莎莎身边。没有玩伴吗?有一只会说话的老猫就够了。没人能带自己外出游玩吗?只要乘上那辆威风凛凛的龙拉的战车,上天入地,哪儿都能去。

这是一个多么丰富而美丽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每一样东西对莎莎来说是何等重要!如果有人能和她分享这个世界,一定会让它变得更加真实,莎莎也能获得更多的慰藉。但是,独享这个世界也能让莎莎相当满足。

书中的大人们都无意与莎莎分享这个世界,只有男孩托马斯愿意相信莎莎。但是托马斯毕竟是个孩子,他还不懂得如何去尊重莎莎的想象世界,只是一味地将莎莎所说的看成是绝对的真实。因此,托马斯的这种盲信让莎莎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莎莎重视托马斯的信任;另一方面,每一次托马斯出现在门口要求见袋鼠宝宝,莎莎的内心就得经历一次想象和现实的冲突。那一刹那她肯定很挣扎。是完全摒弃想象中的世界,还是从中寻求某种平衡?

 


生活最终让莎莎做出了抉择。由此,第三个故事呼之欲出,那是关于道德感的故事。

当莎莎最后一次打发托马斯去了危险的海边礁石,又意识到后果严重后(书中是班提示她的,可猫不会说话,因此班口中所说实际就是莎莎心中所想),她的心灵没有片刻的安宁。她已经具备的道德感让她感到痛苦和悔恨,又是这种痛苦和悔恨让她更清楚地意识到,托马斯这个真实存在的生命比自己的想象世界更加宝贵。

当这个孤独的孩子躺在床上,把自己心爱的东西——亲密的玩伴袋鼠宝宝、威武的保护者狮子、温暖的关怀者美人鱼妈妈一样样摒弃的时候,这样的道德感与勇气催人泪下。当她又说决定保留着那辆战车时,机智、幽默又让人忍俊不禁。这也说明了她有目的地把握想象世界的能力从来就很强。

当故事最后,莎莎意外地得到一个形似她心中的袋鼠宝宝的小动物后,她的第一反应是:“托马斯终于可以看到袋鼠宝宝了!”原来,善良的她一直多么不忍心看到托马斯一次次地失望。相比起家境富裕的托马斯,孤独的莎莎得到一个小动物多么不易,但当她毅然决定把小动物送给因她受磨难的托马斯时,却丝毫没有考虑这些。抱着这样的观点再来看书中临近结尾的一幅画面——莎莎满怀坚毅和急切冲向托马斯家的场景,从中读出的善良与充满尊严的道德力量令人震撼



从本书发表的1967年起,就有很多读者对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数人读到了第一个故事,觉得是本好的育儿教材。但很多人又莫名其妙地受到感动,我想这要归功于第二个及第三个故事。莎莎不是一个普通的爱说谎的小孩,她要应付艰苦、孤寂的生活,也要应对心灵中各种汹涌澎湃激流的斗争。可她没有在漩涡中沉溺,而是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道德力量生存下来, 让自己的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更趋平衡,从而迈向成熟


      【编者按】能够分清幻想与现实,或许就是成长的标志。